close

1.jpg  

我常會問身邊較年輕的朋友一個問題:
「小明,你剛出社會沒多久,有沒有對往後的日子作規劃勒?」也許有,也許沒有。
但在規劃目標的同時,你是不是也把風險也考慮進去了呢?

想我們都能認同,當我們一出生開始,就開始走向…死亡。
(應該沒有人會愈活愈回去吧?)
正因為人生是個單行道,走錯了沒辦法重來,所以人生需要規劃。

我們都必須承認,自從呱呱墜地以來,我們就必需不斷的花費。
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、責任的增加,要買車買樓娶妻生子,支出會一天一天的增加,
即便我們到天堂報到,我們仍需要支出(這個支出叫喪葬費)。
從我們出生到就業為止,我們沒有收入,支出都靠誰?靠父母。
所以我們管這段時間為撫育期。

撫育期之後便就業,到退休之前這段時間,我們稱為奮鬥期。
顧名思義,奮鬥期開始了經濟的生產,也承擔更大的責任,包括子女的撫育。
而奮鬥期的收入一定要比支出高,不然就會入不敷出,M化便是這樣來的;
入不敷出,演生卡債問題…等等。
但普遍來說,奮鬥期的收入不只要比支出高,還要高出許多。為什麼呢?
因為我們不會一退休就掛點。但我們退休後沒有收入了,要不要支出?要
要不要吃飯?要不要愉樂?經濟許可是不是希望能年年出國?
沒有收入,養老期這些生活怎麼來?當然得靠奮鬥期累積的資產。

這人生的三階段時,我們都可能遇到一些問題。
第一個問題就是「活得太短」
我們說所有的金融工具的存在,都是為了解決兩個問題
一個是「假如沒時間」
一個是「假如有時間」
假設我們沒有時間了,活得太短,是不是一切都不關我們的事了?
那房貸怎麼辦?車貸怎麼辦?妻小…怎麼辦?
總不會全家人一起陪葬吧?
這時我會建議,至少擁有一份壽險。

那如果只是短期的沒有時間勒?
人可能會因為出車禍、跌倒受傷…等種種原因,導致暫時或長期的失去工作能力
這段時間內,人依然要支出。
可能因為生活就不吃飯嗎?可能因為骨折不用電嗎?銀行會因為家中有人中風而暫緩收貸嗎?
我想答案各位了然於心。甚至可能老公中風,老婆辭職全心照顧,弄得兩份收入全無…
若有失能(薪資補助)、意外、醫療險的保單,結果可能就會不同。

解決完「假如沒時間」後,還有一個問題要解決,就是我剛說的:「假如有時間」
目前國人平均餘命約八十歲,等於我們退休後,還有二十年要生活。
也許有人會說:「我有子女,這個哪是什麼問題?!」
請問有人敢保證未來子女一定會奉養自己嗎?
我並沒有說各位的子女不孝!
只是反觀現今社會,子女可能連自己妻小都快養不起了
又如何期待子女一定可以照顧你二十年勒?
所以我們可能需要考慮在年輕時,用年金險或是投資的方式
為自己準備養老的本錢。

我們透過這個圖可以檢視,我們有哪些風險沒考去。
且可以看到,保險如衣服,
你不會二十歲時穿十歲的衣服,更不會三十歲穿五十歲的衣服
保險也一樣,依據階段的需求,我們必須按時做調整
因此,若一份保單放了五年以上沒去檢視
跟別人說有足夠的保險了
恐怕只是掩耳盜鈴真人版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